第168章
他认真的用工整的小字记录下来,又想今日若见着刘延庆,应该也问问他这个问题。 “张先生。”正想着,张癸便听到刘延庆朝他打招呼,他转过头,见刘延庆一身戎装,手里捧着头盔,走进殿中,他慌忙回了一礼,道:“刘将军。” 打过招呼,他才见着刘延庆的脸色不太好看,但这是容易想到的――刘延庆的第三指挥,自南门之战以来,伤亡惨重,总共才三百余人,便有五十余人战死,百余人受伤,还损失了副指挥使、挚旗、三个军使、三个副兵马使(注:军使,骑军都一级编制单位长官。副兵马使,骑军都一级编制单位副长官。)以及六十多匹战马……他不得不将两个什将提升为军使,让行军参军兼任副指挥使。 如拱圣军这样精锐的上四军马军,无法随意补充兵员,而深州的局势却表明,真正的恶战还没有开始,可刘延庆就伤亡了一半的兵力,他很快就有机会与别的哪个指挥合并,然后他很可能就要暂时屈居副指挥使。 如果他还能活到那个时候的话。 不是每个人都能如田宗铠一样,时刻保持乐观的。想到这里,张癸与刘延庆寒喧几句,便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刘将军,在下有一事不明。”他顿了顿,望着刘延庆的眼睛,然后才问道:“你说咱们究竟为何要固守深州?” 刘延庆被他问得愣了一下,眼神有点迟疑,过了一小会,才仿佛确定了什么,反问道:“这需要理由么?” 张癸不解的望着刘延庆。 “武人的天职,便是效忠皇上,守卫国土,保护百姓。”刘延庆平静的说道:“深州之地,是大宋之土;深州之民,是大宋之臣。岂有抛弃不守之理?” “但兵法说……” “什么兵法说?”刘延庆突然笑了起来,他望着张癸,笑道:“兵无常法,但天地之间最大的道理却是不变的。” “那便是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张癸一愣,正不知刘延庆这话究竟是漂亮的空话,还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忽然,外面传来震耳欲聋的鼓角轰鸣之声,便见一个兵士闯进殿中,朝刘延庆大声禀道:“刘大人,辽狗攻城!” “啊?”刘延庆再也无暇理会张癸,连忙戴上头盔,大步走出殿中,一面大声呦喝着:“快快!列阵!上西城!” 刘延庆所属的拱圣军第二营,因为伤亡最为严重,遂被安排守卫西城与南城。因南城是辽军最难列阵攻城方向,而西城则面对的都是辽国的部族军、属国军,其不擅攻坚,众所皆知,因此这算是一个较轻松的差事。而刘延庆与荆离,以所部较为勇悍,皆被派到西城。两部轮流值守,另有数百名巡检、民夫配合,故此虽闻杀伐之声震天彻地,但初时刘延庆倒也并没有放在心上。荆离的第五指挥尚有二百余名勇悍之士在城墙上,西面又不可能是辽军的主攻方向,刘延庆心里是怀抱着几分庆幸的。 他登上城墙之前,心里还在想着方才对那个张癸的鬼扯。刘延庆心里面真是巴不得拱圣军赶紧撤离深州,身处此险地,陷于辽军的重兵包围之中,他只要想一想,都感到头疼。刘延庆可是深信用兵之道,在于以石击卵,而不是以硬碰硬。但他与其他的武官不同,他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既然姚兕已经决定要死守深州,他虽然在心里大叫倒霉,但表面上却是始终要与姚兕保持一致的,况且那个张癸还是个外探,说与他知,便是说与天下人知,刘延庆要与他说真心话,那才是见了鬼了。 刘延庆与寻常武官也是不同的,他也是读书识字的,他知道谁爱听什么样的话。谁家打仗是为了守土卫民?自然是为了升官发财。但是如今这世道,风气已变,汴京上到朝廷大臣,下至市井百姓,尤其是那些穷儒士子,最爱听的,便是这类的话。既然他们爱听,刘延庆倒也不介意免费奉赠,反正就是动动嘴皮,又没有受伤丢性命的危险。 但他心里面对张癸的嘲笑,在登上城墙的那一刻,立时便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他的视线之内,到处都是辽军! 短短一段西城墙,辽军竟扛了十几架云梯冲来,攻城的辽军密密麻麻,真的如蚂蚁一般,前赴后继的冲来,他心里格登一下:攻城的辽军,怕有三四千人! 城墙上,荆离指挥着部下,不断的射箭,根本不需要瞄准,箭矢如蝗雨一样飞落,总能射中几个辽人。几个要紧的口子上,两个军使指挥着巡检,推下滚石檑木;几个民夫在城墙上架上了铁锅,拼命的扇火,烧着油锅。烧着一锅,立时往城下浇去,便是一片哀嚎之声。 但这根本阻挡不了辽军的攻势,刘延庆已经见着几个辽人已顺着一架云梯爬了上来,为首的一个辽人十分勇悍,挥刀便砍翻身边的几个宋军,眼见着西城便要失守。刘延庆冷汗都浸了出来,此时也不及多想,拔出佩刀,便冲了过去,与那个辽人战在一起。他的几个亲兵也挺着长枪,跟了上来,与登城的辽军一阵混战。 这只生力军的加入,立时逆转了缺口处的形势。与刘延庆对战的辽人虽然勇武,两刀每次相碰,都震得刘延庆虎口发麻,但毕竟寡不敌众,眼见着同伴一个个被杀死在面前,而登城的缺口又被一群增援的宋军堵住,心中便有些着慌,被刘延庆瞅准一个破绽,一刀砍在右腿上,他一阵作痛,动作稍稍迟滞,便被刘延庆的一个亲兵一枪扎在后背上,将胸口扎了个大洞,立时便断了气。 刘延庆方松了口气,跳过去割了那辽人的首级,正要着人悬起来,鼓舞士气,不料马上就看到另一处又有辽人登上城来――城外鼓角之声,更加急促猛烈。他心中也是一阵打鼓,看着荆离率了几个部下赶过去,将那几个辽人赶下城去,心中紧绷的弦稍稍松了一点,然而马上又轮到他去另一个缺口苦战。 辽军对深州城的骤然猛攻,从巳初开始,似暴风骤雨一般,猛攻了一个多时辰,仍然未见到丝毫的减弱,反而一波强过一波。刘延庆凭着感觉,判断辽军应该是从西、北、东三面同时猛攻,但他实在很难明白韩宝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西面城墙之下,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过后,留下的尸体至少有五六百具,但这些胡狄却似中了邪似的,一次又一次的冲向深州的城墙,仿佛毫无畏惧之意。 但刘延庆却已经从心底里生出一股怯意。 辽军在半个时辰前调整了部署,他们将西边的箭楼全部集中到了西城偏南一处,并且悄悄向前移动了约十步左右,一直在城墙上陷入苦战的刘延庆与荆离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变动,结果在那里烧油锅的几个民夫先后中箭,宽约二十步的一段城墙,有一小段时间几乎完全被辽军的箭楼所控制。荆离亲自率领着几个士兵,挑着布幔冲入箭雨中,架起布幔遮蔽箭雨,但是延着云梯攀沿而上的辽军,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尽可能的砍断布幔的竹竿,在这一来一去的争夺血战中,那二十步宽的城墙上,竟然便倒下了二三十名宋军。 但刘延庆几乎抽调不出一个人去增援荆离。 深州城实在太矮,这对于守城方来说,极为不利。他们不仅直接置身于敌军箭楼的射击之下,低矮的城垣,也不利于防守云梯,无论是滚石檑木与滚烫的油水,并不可能无休止的向城下倾倒,于是不断的有辽军登上城头,与宋军肉搏。而这又鼓舞了那些胡狄,让他们总是不断的看到希望,以为只要再攻得猛烈一点,他们就可能攻破这座城池。 而刘延庆与荆离的兵力在不断的消耗中,越来越少。连刘延庆都开始感到疲倦,士兵们的体力也渐渐不支。 但每次请援的士兵,带回来的命令都是死守。 第二营还有两个指挥的兵力在没有战事的南城,一个指挥在轮休。但他们的营都指挥使是个固执而死板的人,没有姚兕的命令,他绝不会调动南城守军,甚至也不会让轮休的士兵参战。 拱圣军自姚兕入主以来,所颁军令,从未对士卒失信过。 轮到他们休息了,就可以休息。就算天塌下来,姚兕也绝不会失信于部属。 刘延庆并不指望那姚兕会打破此成规,但若再无援兵……在勉强又抵挡住辽军的一波攻击之后,刘延庆斜靠着女墙坐在城墙上喘息,突然之间,便感觉到自己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感所包围,小腿竟然害怕得不停的抽搐起来。 他不过二十来岁,前程似锦,家里还有一个新婚没几年的娇妻,大好的家业,不管是为了什么原因,他不想死在这里。但死亡的威胁,又切切实实的已笼罩在他的头上。他心里面突然冒出一些让他感到可怕的念头,然后他连忙使劲的摇摇头,狠狠的呸了一口,将这些念头赶出自己的脑海中。投降是不可能的,不管他想不想,他都难以做到,他的武艺不如荆离,而且在军中的威信也没有那么高,他也不信任那些蛮夷,想到今后的人生就要与这些胡狄为伍,这也许就是真的只比死好一点点了……刘延庆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是设法逃离这战场,但是,另一种恐惧又萦绕着他。 姚兕在这只拱圣军中,建立起了一种纪律。 尽管他本人不在刘延庆身边,但是,只要想一想背叛姚兕的军纪,长期训练的结果就开始呈现,虽然刘延庆知道那一定是死路一条,但是让他无法违背军纪的原因,又并不是死亡威胁――以他的聪明,也许能找到办法避开军法的惩罚,但仍有一种说不出原因的惧怕,让他无法这么做。 也就是说,尽管心里头会突然冒出这样可能遭人唾骂的想法,但是,事实却是,他刘延庆始终会站在这城墙上,提着马刀血战,直到他死在某个据说是猪狗不如的胡狄手下。 这让刘延庆更加感觉绝望。 他的右腿抽搐得越来越厉害。 他感觉到荆离小心的弯着腰走过来――虽然箭楼上的辽军不再射箭,但仍会时不时有几枝冷箭射来,荆离长得很高大,不得不弯腰才能让女墙遮蔽住他的身体。 “刘大人,你不要紧吧?”荆离看见了他的右腿在痉挛,他以为是刘延庆战斗得脱力了,连忙蹲了下来,用力按住他的右腿,帮他伸直,刘延庆的一个亲兵这时也发现了这件事,忙快走两步,过来帮刘延庆捶腿。 “荆大人,见笑了。”虽然军中阶级相同,多以兄弟相称,在宋军中下层武官之中,结义也是一件很寻常的事,但刘延庆与荆离的关系却一直普通得很,此时见荆离如此相待,不免有点不好意思。 “难免的。”荆离笑着点点头,见刘延庆好了一点,才松开口手,骂道:“这些辽狗邪门得紧!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直娘贼的一而再,再而三的,也不见他们竭了。” “他们还在一鼓作气呢。”刘延庆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回道:“韩宝这是孤注一掷,人家一个月的本钱,他一天就用光了,不过这般攻城法,我们只要守得住今日,就算守住了。” 但他说完,看着荆离的眼睛,就知道连荆离也没什么信心。 果然,便听荆离压低了声音说道:“方才又接到军情……” “唔?”刘延庆的心突然沉了下去。 “辽狗是从东、北、西三面同时猛攻,还有一支精兵就在南门之外……”荆离印证了刘延庆最初的感觉。 难怪南城的那六百多人不能过来增援。刘延庆在心里说道,突然他想起一事,奇道:“辽狗哪来这许多兵力?” 辽人也不是神兵天将,他们要如此一波一波的接连猛攻而不懈怠与畏惧,必然是要有充足的兵力进行精密的轮转,他们早已经推算过辽军的兵力,北城与东城要保持与西城同样的攻击强度,辽军的兵力不会太充足。难道是来了援军? 荆离猜到了刘延庆在想什么,苦笑着摇摇头,道:“在东城和北城,辽狗是驱使百姓,扛云梯的、填土的、造土山的,全是掳来的百姓。他们甚至用百姓做肉盾。” 刘延庆倒吸一口凉气。 他倒不是同情这些百姓,他只是马上惊觉到这对协助他们作战的深州巡检与百姓的影响会有多大。而没有巡检与民夫的协助,他们根本不可能守住深州。 “那为何咱们这边?” “也有一些是百姓。”荆离压低了声音,显然他早已经发现此事,却一直隐忍着没说,这让刘延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人数不多,总共也就是一两百人,每次都是几十人,与那些胡人混杂在一起,我猜这是这些胡人各自为战的结果。咱们在讲武学堂时,也学过塞北胡人的风俗,他们各部掳掠所得,除了上缴的外,皆是各部私产,多半是咱们这面的胡狗,掳掠的壮年男子不多。” 说到这里,荆离又道:“方才传来的消息,契丹的签书北枢密院事萧岚在指挥攻东门,北边是韩宝的将旗,南边那只不知是何人领军,但看服色是契丹人,只有咱们这面,旗色杂乱,多半便是归属契丹的杂胡。” 刘延庆苦笑起来,“你是说咱们还是碰上了软柿子?” 他听懂了荆离的言外之意,东城与北城,更加吃紧。他们不要再指望更多的支援。 荆离也苦笑了一声,“听说北面还有几千契丹精兵始终未投入攻城。” “便是说,太尉手中,至少也会有一个营的兵力,不到最后关头,绝不会用来守城?”刘延庆不由得发出一声哀叹。 荆离点点头,还要再说什么,便听到城外角声大作,战鼓催急,二人连忙起身,从女墙后望下去,便见密密麻麻的辽军,扛着余下的八九架云梯,又朝着他们把守的城墙冲了过来。 这一次,刘延庆果然发觉,那些扛云梯的人,服色相貌,果然是汉人。而且,看起来应该是比此前更多了,兴许是韩宝调拨了一些掳获给他们,兴许是这一拨攻城的杂胡并不是此前的那些杂胡,而这些只是他们自己的掳获……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次,城墙上的所有人,都发现了这明显的不同。 与敌人作战是一回事,伤害自己的同胞又是另一回事。 所有的人都呆呆的望望城外,又望望荆离与刘延庆。 刘延庆狠狠的瞪了他的部下一眼,恶声喝道:“看甚么看?!不知道辽国也有汉人么?那是辽国南京道的汉军。” 说罢,张开大弓,朝着一个扛云梯的汉人,一箭射去。众人虽然将信将疑,但在这个时刻,刘延庆的解释,也已经足够他们自欺欺人了。荆离脸上虽然露出不忍之色,但是也默默的张弓搭箭,射向城外。 但辽军这一次的进攻,更加猛烈凶狠。 宋军的箭矢,丝毫没能阻止辽军将云梯靠上城墙;上千名举着木盾的辽军,动作迅捷的顺着云梯,攀爬上来。更让刘延庆胆颤心惊的是,这次这些“胡狄”又学会新战法,他们驱使着上百名百姓,扛着一捆一捆的干柴,向城门冲来。 “直娘贼的想烧城门!”刘延庆拿着一把钩镰枪,一枪捅翻一个快要爬上城来的胡狄,一面大声吼道:“赫经,徐平,跟我来!”他知道这已是事关死生,急红了眼时,已顾不得害怕,叫了两个得力伍长,快步跑到西城楼上――那里有几个士兵正不断的往城下射箭,但却没什么效果,那些干柴就是天然的盾牌――刘延庆喝止那几个士兵,丢过一捆麻绳给那几个士兵,自己将别一头捆在腰间,又挑了一张齐肩高的大盾,一手提刀,一手持盾,见赫经与徐平也依样准备妥当,便厉声命令道:“坠我们下去!” 但这边方坠着三人下城门,辽军便已发觉。箭矢立时象雨点似的射来,刘延庆三人用盾牌护住身子,但转瞬之间,木盾便如刺猬一般,上面插满了箭矢。一队辽军骑兵,见箭矢伤不着三人,冒着宋军的箭雨,朝城门疾驰而来。 城头的宋军虽然连连放箭,想要阻止这队辽军,但此时城头兵力已然不足,眼见着那队辽军便要接近城门,城头的宋军便不
相关推荐:
攻略对象全是疯批
有只按摩师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罪大恶极_御书屋
皇嫂
恶女嫁三夫
进击的后浪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爸爸,我要嫁给你
生化之我是丧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