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紧锁着眉头,呆呆地,半晌没有说话。 “舒大人,这样怕是不行……”承差吏在旁边小心翼翼地说着。 舒??唔了一声,又呆了好一会,才如梦初醒般抬起头来,吩咐道:“先去抬盆火进来,烧旺一点。”那承差吏连忙答应了,退出牢房。 “如何是好?这要如何是好?!”舒??不待他走远,便已焦急地搓着双手,在窄小的牢房中,打起转来。这可不是玩的。果真没有半句口供的司马康有个三长两短,舒??断然是无法交差的。可眼见着司马康这情形,放回家去,都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若继续关押着,那就是非死不可了!但若就这么放出去,舒??的日子也一样不多了。 “真真是祸不单行……”舒??还在心里怨天尤人,便听着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人弯着身子钻了进来,快步走到司马康跟前,摸了摸他的额头,立时便象被烫着一般,闪到一旁。舒??到这时才看清来人竟是石得一,他知道必是台吏也报告给石得一了,忙道:“押班如何也来了?” 石得一转过身来,望着舒??,苦笑道:“舒大人,你可害苦咱家了!” “押班这话……” “罢!罢!”石得一不待舒??多说,连连摆手,道:“别的事我也不管了。舒大人且说说这要如何善后罢!” 舒??已听出石得一言语之中,早将责任撇得一干二净,全是一副他为自己所误的嘴脸。他心中恼怒,冷笑道:“不知押班又是何主意?” “依在下的浅见,还是速速结案罢。”石得一恍若全没听到舒??话中的讥讽,又瞥了一眼司马康,道:“司马衙内这样子,只怕竟是没有涉案的。说不得,舒大人要担当点,先让他回府去治病要紧。倘若在台里有个三长两短,你我都担当不起的……”他的态度竟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奄竖!”舒??在心里恨恨骂了一声。但如今风向大变,皇帝身体又出现好转的迹象,石得一自保不暇,这个时候又岂会把自己的前程性命,全部绑到吕惠卿、舒??身上?便是赵颢,也不能叫他白白将自己给葬送了。只是石得一想抽身,舒??却未必便肯,“押班此言差矣。司马康的口供至关紧要,岂能便此草草结案?这桩案子,是由苏颂枉法引致,难道我等也要枉法不成?这等辜负圣恩的事,舒某却是死也不做的。” 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事已至此,不将司马光赶下台,舒??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难道他现在放了司马康,司马十二便会感恩戴德,替他舒??烧高香不成?石得一想抽身,也没那么容易。 石得一的脸色也难看了。“口供再紧要,也无锻炼之理。舒大人不肯放人,又有何高见?” 这话却是将舒??彻底问住了。他凭什么去扳倒司马光?凭这阴暗的牢房中,那个高热昏迷的司马康?这个司马康,不是葬送司马光的,而分明是葬送他舒??的!舒??完全能想象得到这个昏迷不醒、被折磨得几乎不成人形,身上还有伤痕的司马康出狱之后,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倘若他能拿到司马康的口供,那还有说辞;如今却是没有半句口供。他只能接受铺天盖地责难、弹劾、愤怒,还有皇帝的怒气。舒??知道自己得罪了多少人。 被发配到一个偏远的州县,贫困潦倒,形同乞丐、囚犯,不仅仅失去人身自由,还会受到种种刁难、嘲笑、戏弄、侮辱;流放途中,有盗贼与各种疾病随时可能夺去性命;侥幸到了目的地,瘴气、瘟疫,甚至是最常见的水土不服,也可能致人死命――在那些边远的地方,缺医少药,那是最常见不过的事情。因为贬官而病死在异乡,侥幸回来也落下一身疾病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有勇气坦然面对贬流到偏远州县的官员,始终都只是极少数。自大宋建国开始,一百多年来,考上进士后因为被派往南方的边远州县当官而拒绝上任,甚至弃官归乡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发配到边远州县安置,在外人看来,那可能是一种仁慈,但倘若真的要降临到自己身上,那种感觉,其实与死也相差不远。 舒??绝不甘心去面对这样的命运。但这种悲惨的命运,却离他几乎已只有咫尺之遥。而且,很可能就此永无翻身之日。 这一切,都是这个司马康带给他的。 “舒大人,火来了!”承差吏端着一盆烧得通红的炭火走进牢房中,抬眼却见石得一也在牢房中,慌忙将火放下行礼。 “罢了。”石得一尖着嗓子应了一声,看都没看承差吏,只望着舒??,干笑道:“还望舒大人三思,我先告辞了。”说着,拂袖离开牢房。 “去悄悄给他请个郎中来,好好照看着。”舒??心烦意乱地吩咐了承差吏,也跟着钻了出去。 出了牢房,舒??在御史台也呆不安稳,找了个借口便溜了出去。马车出了内城西南的崇明门,在崇明门外惠民河边上的一家酒楼外停了。舒??下了马车,便往店中走去。那掌柜老远见着舒??,早就笑容满面的跑了出来,将他迎进店中,一面低声笑道:“秘丞(即秘书丞,吕升卿的官职。)早吩咐了,舒大人今天会来……” 第三十三节 汴京内城东南,保康门外,惠民河边的一座宅子里。 “舒??去见了吕升卿?宰相结交台谏,嘿嘿……”石得一斜靠在椅子上,屋中侍女环侍,身前跪着两个婢女,一个给他洗着脚,一个不断的试着水温,往盆里加热水。他的下首,他最信任的亲从吏第二指挥指挥使许继玮与他的养子石从荣叉手侍立着。石得一眯着眼睛,脸上的肥肉一抖一抖的,过了好一会,方把目光投向石从荣,尖声问道:“从荣,你怎么看?” “儿子以为,舒??再怎么折腾,也已于事无补。”石从荣欠着身子笑道,“吕吉甫一世聪明,这时候却赖着不肯辞相,那是自己不要体面,也不知是犯的什么糊涂。” “吕吉甫可不曾犯糊涂,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石得一叹息了一声,道:“他死撑着不下台,还不断为自己辩解,是故意激起旧党的怒气。那些君子们越是怒不可遏,弹劾攻击时就越是不顾一切,旧仇新怨,全总在这一块了,不仅将所有的新党全当成了敌人,连带着也免不了要攻击熙宁归化与交钞法。吕吉甫这是乱中取利,他现在倒成了替新党受过一般,被波及的新党兔死狐悲,便是明明看吕吉甫不顺眼,这时候也不能不站在他这边。连官家也不免投鼠忌器……” “这个儿子却不明白了,如今全是石法、司马法,哪还有什么新法?官家又怎会投鼠忌器?” “你知道什么?”石得一哼了一声,道:“这十年来,王安石当初的新法的确是罢的罢,改的改,新党也几乎没单独提出过什么大的变法政策,可变法却没停过。免役法‘暂罢’了几年,可是吕吉甫终于找着借口,让它又在东南诸路复行了,若他不倒台,未必不能再次推行全国;便是改良的青苗法、新官制、驿法、交钞这些变法,新党也有执行之功。新党在朝野鼓吹要变法,非变法不足以图强,为官家的变法叫好――旧党中不止只有司马光这样肯合作的人,也还有死不合作的顽固之徒,没有新党制衡着,司马光未必这么容易压得住他们。单单是这点,官家便还用得着新党。官家要借着新党定下一个调子,朝廷的国策,是变法图强。”说到这里,石得一又摇了摇头,笑道:“吕吉甫便是看准了这一点。这个时候,新党与旧党若是妥协,他哪里还有半点生路?双方闹得越僵,越是势不两立,他便越安全。就算是被迫辞相,他还是新党的第二号人物。你想想,等王安石一死,以新党今日的情形,他们还能拥护谁?尤其是那些与旧党结下重怨的人,到时候在这些人心中,便只有吕惠卿……” “还是爹爹看得明白。”石从荣拍着马屁,一面又疑惑地问道:“那为何爹爹反说他聪明反被聪明误?” 石得一轻轻哼了一声,却没有回答。他当然不能随便回答这个问题。在石得一看来,吕惠卿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觉得自己还有筹码,因此始终不肯投效雍王。吕惠卿虽然自认为还可以一战,但在石得一看来,吕惠卿算计太多,只会让自己下台下得更加狼狈难看。雍王一旦登上帝位,吕惠卿屡次拒绝的罪过,一定会被清算,哪里还能有机会东山再起?就算雍王失败,高太后垂帘,吕惠卿更加不可能有机会。这些绞尽脑汁的算计,终不过是镜花水月一般。当今大宋第一要务,是皇位的继承。吕惠卿唯有在这件事情上下注,才能有真正的胜机。 不过,话虽如此,石得一虽然认为雍王更有机会继承大统,但眼下的近忧,他却必须首先解除掉才行。他必须立即从陈世儒案中抽身,并且,还要尽可能缓和与旧党的关系。 皇帝这些日子,身体竟奇迹般地出现好转的迹象。而司马康如今已经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震天雷。倘若司马康竟这样死掉,而且这件事还与他石得一有关……石得一完全算不准皇帝会有什么样反应。皇城司已经得罪了很多人,石得一不能将这么大一个把柄,拱手奉上。皇帝虽然病了,却随时可以捏死自己,不会比踩死一只蚂蚁更加费力。 想到这里,石得一脸上的肥肉不由得恐惧地抽搐了一下。他睁开眼睛,望着许继玮,吩咐道:“这些天,你们要收敛一点。案子别积得太多,就当给官家祈福,不要紧的,全放了。天气一日比一日冷,若有人冻死在牢里,可不是小事……” “下官理会得。”许继玮低头答应着。 “李舜举回来了。这厮不像李宪,也不像个宦官,倒和旧党那些‘君子’们一个脾性,偏爱多管闲事。宫中多少老人,和他家都是世交,在太后、官家面前,他也能说得上话。这多事之时,休要去招惹他。”石得一对李舜举显得颇为忌惮。他想了想,又吩咐道:“干脆暂时把盯司马光、范纯仁们的察子,全部撤了……” “这……”许继玮与石从荣不由对望了一眼,二人都觉得石得一太过谨慎了。 石得一瞥了他们一眼,“小心驶得万年船。私自监视大臣,这不是什么见得光的事。之前旧党气焰受挫,忍气吞声也就罢了。这时候他们气势正盛,又被吕惠卿一再挑衅,若有人按捺不住,将怒气发到咱们皇城司身上,抓了咱们的人往开封府一送,这事要怎么撕掳得清?现今风向不对,小心点好,小不忍则乱大谋。” “大谋?”许继玮与石从荣都是一惊,却也不敢多问,只答应道:“是。” “再挑几个精细点的,去盯紧吕升卿与舒??。”石得一懒洋洋地说着,一边抬起脚来,早有婢女上前给他擦脚,他停了一会,又说道:“舒??省元出身,一向不太看得起别人,褊狭得紧。他若狗急跳墙,谁也料不到他能做出什么事来……” “信道,这……”吕升卿望着端坐在自己对面,神色狰狞的舒??,冷汗都冒了出来。 “事到如今,只怕也犹豫不得了。”舒??板着脸,紧紧捏着手中的酒杯,阴鸷的目光盯着吕升卿,森然道:“当今之策,唯有一不做,二不休!” “但、但这事……”吕升卿避开舒??的目光,迟疑着。 “秘丞不妨试想一下,当今最担心的事是什么?”舒??逼视着吕升卿,不待他回答,便说道:“皇上如今最担心的便是六哥能不能平稳继位!今日天下第一大买卖,便是策立之勋!今日之事,相公为求自保,只有给司马十二栽上个大罪名――朝野中外,有谁不知道雍王是反对新法的?雍王极得保慈宫宠爱,司马十二也是保慈宫极信任的外臣!若有司马康招认供词――司马十二、吕公着合谋,妄图在皇帝大行后策立雍王,推行更化之政,恢复祖宗旧制;陈元凤辈首鼠两端,闻风阿附,以求侥幸――秘丞以为皇上是信还是不信?” 吕升卿还未来得及回答,舒??便又接着说道:“若果真如此,皇上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雍王反对新法皇上是知道的,司马十二、吕公着在熙宁朝受了不少委屈,大志不得伸,皇上也是知道的。倘非变法,这二人不居政府为首相,亦必是枢密使,怎会连家属都保不住?所谓‘空穴来风,必有其因’,官家纵然不肯全信,但能不起疑心?”他还有一句话没有明说出来――皇帝信任吕惠卿其实远过于司马光,结果吕惠卿却做了这许多欺上瞒下的勾当。皇帝对司马光的信任,更不可能毫无保留。便连对石越、王安石,皇帝也是有猜忌之心的;更何况是司马光?更何况是在此皇帝刚刚被信任的宰相辜负的时候? 皇帝一死,对政局有最大影响的人便是高太后!而当今母子相疑,雍王名声又极好,司马光等人一向拥护太后,这时候政局又已经乱得一塌糊涂,立个长君来稳定政局,未必便不符合司马光这些“君子”们“天下大公”的想法!实际上,若全然站在为大宋朝、为赵氏着想的“公心”上来说,的确是立长君比幼主要好的。只不过,皇帝在这时候,却还是要以自己的血脉优先的!因此,只要做得足够缜密,皇帝想不猜忌司马光都不可能! 但这些话舒??自然不会对着吕升卿说出来,吕升卿其实亦不过是个传声筒而已! “到时皇上既无精神气力来处理如此大案,为防党争愈演愈烈,不讳之后母后幼主无法收拾局面,唯一的法子,便是将所有的案子,全部压下来,各打五十大板。司马十二自然要离开京师,待到新主名分已定,再召回重用;为安抚旧党,在下自然也要免不得要被贬往远州,以平息怨气。但是吕相公,皇上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却一定会留住他……” “这又是为何?”吕升卿的脑子,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因为皇上知道雍王是反对新法的,吕相公于公于私,都会拥立幼主。”舒??从常理推测,只能得出这样的判断。只要保住了吕惠卿,就是最终保住了自己。在舒??看来,吕惠卿与长于深宫的高太后之间的权力博弈,胜算极高。 吕升卿却只是怯懦地避开舒??的目光,既不敢答应,也不敢拒绝。干如此大事,显然已远远超出了他的勇气与智商。罗织罪名,做伪供状,谋害司马康于狱中,再设计骗取吕家几个衙内的口供……这可是要族诛的事!吕升卿只要想一想,腿都有点发软。他根本没什么野心,即使吕惠卿不当宰相也无所谓,只要能保住自己家这些年积累下来万贯家私便够了……舒??也并不指望吕升卿的回答,他站起身来,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道:“下官已经将项上人头交到了秘丞手上;秘丞可上禀相公,若相公许可,此事亦不烦相公动手,下官自己便能办了;是福是祸,下官亦一人受了。惟望异日相公不要忘记今日下官之微功!”说罢,也不待吕升卿回话,便即告辞离去。舒??的话说得极漂亮,但吕惠卿自然也会明白,他不能白白让舒??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替他人做嫁衣裳。 从十月八日的晚上,汴京就开始了熙宁十七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雪下得不大,第二天上午,天就开始放晴,还没来得及积上的雪,在金乌的照耀下,很快便融化了。 而这整整一天,吕惠卿都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没有离开书房半步。 吕升卿带来了舒??的计划,那是鱼死网破式的赌博。吕惠卿此时也已经没什么好怕的了,一个落水的绝望之人,只要有一根稻草漂过,他都会不顾一切的死死抓住。舒??也的确看到了事情的关键――此时唯一可以做文章的,便只有策立新君。而舒??又抓住了皇帝此时必然存
相关推荐:
医武兵王混乡村
呐,老师(肉)
长夜(H)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皇嫂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有只按摩师
可以钓我吗
九品道士
生化之我是丧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