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笺小说

旧笺小说> 和死对头奉旨成婚后[重生] > 第7章

第7章

另一头,早早出门的颜姝带着丫鬟们,在外面食铺吃了一碗鸡汤浇头面算作早饭。连翘说城南的翁家更近,她命抬轿的小厮先往城南去。 过午不拜,颜姝要赶在午时前将拜帖递上去,如果城南那家不对,往另一家去得留出足够的时间。 大致在辰时末,小轿停在翁家宅院所在的巷口。 颜姝在丫鬟的搀扶下迈步下轿,端着拜帖走近,撞响门钹。这院子不大,四四方方的,门头牌匾只是挂了写有大字的寻常木匾,上书“翁宅”二字。以这家家主的地位,宅院尚不能称之为“府”。 来往的男女老少都忍不住对颜姝投来探究的目光,因为这寻常街巷里,少见像颜姝这样干净贵气的精致人儿。 颜姝第一次敲门后隔了许久都没反应,又敲了第二次,这次从院里传来缥缈的呼和回应。 等了几息后,一位老妈妈打开门探头出来,上下扫量颜姝:“哪家的?” “冒昧叨扰了,请问府上有没有一位姑娘,名唤翁荣?”颜姝一双手举起拜帖,如果老妈妈答有,她就递上帖子。 这帖子,颜姝写了两份一样的。免得第一个递上去又不是,手里就没了。虽说京城里的两户翁家有两个同名的人几乎不可能,但颜姝办事向来周到,哪怕有一隙的空缺,她也得提前补上。 那老妈妈一头雾水,本打算直接闭门不理,看了颜姝两眼,心又软了,说一句“没有,你去别处问”才关上门。 看来只有再去问问第二家翁姓官邸。 重新乘上轿,本觉得有信心能找到翁荣的颜姝,在经历第一次后,忽然没什么把握了。 只知道姓名就想找人谈何容易,万一翁家在京城并不是官宦之家,又万一住在外城呢?觉得翁家有底蕴,也只是颜姝自己的推测罢了。 按下心中担忧,颜姝将拜帖放好压平,免得折损花笺。不论如何,只有先去找一找才知道,担心无用。 小轿大致行路三刻钟之后,才来到城东。 再次从轿中走下来,颜姝感觉眼前好似换了一方天地。大道宽敞,院墙高耸,人置于路边,错觉好似个子都矮了一截。 她来到翁家正门前,视线自左往右掠过,看清翁府门头,心沉了沉。 翁府门前,左右两边放置着两台,汉白玉箱型雕犀牛望月的狮子抱鼓石。有此门当,证明翁府家中有,或者曾有一品文官大员。 然而这并不是关键,最令人感到压迫的,是翁府高悬的牌匾。上刻“德范长存”四字。匾额黑底、边缘刻象纹、字描金,这是御赐的牌匾,是圣上亲笔。 翁府,既有地位,又有荣宠。高门到如此地步,普通平民凑上前去,岂不高攀? 即使两年前颜姝和翁荣投缘,真正结交相处的次数勉强只不过十回。如果两人认识再久一些,关系更亲近,颜姝不会有此时的波澜。问题就在于,两人还不够那么熟稔。如若翁荣真是这家翁府的姑娘,她会怎么想? 颜姝捏紧拜帖,平心静气地想了一会儿,最终还是迈步走向翁府门头值守的家丁。 她想到昨晚自己的想法,即便翁荣没有身份,能找到她,两人能说说话也好。以颜姝识人的眼光来看,翁荣应当也会这么想的,她会高兴的。 翁府门前守门的老阍,见到颜姝在丫鬟的陪同下走近,觑了眼睛,仰着下巴盘问:“什么人?” 他看颜姝面生,又是自己来到府门前,不像是受邀的客人。所以哪怕颜姝穿戴矜贵,仍遭防范。毕竟,翁府乃京中名门,每日各式各样缘由上门来的人多了去。 颜姝自报姓名,又如同方才对老妈妈说的,向守门老阍也问了一遍。 那人眉头一蹙,虽有提防,倒没隐瞒:“找我们六姑娘?你怎么知道六姑娘的名讳?” 此话一出,九成可能,翁府的六姑娘翁荣,就是颜姝要找的翁荣了。她长舒一口气,双手将拜帖递了上去,讲明缘由:“两年前,翁六姑娘去豫州,与我有浅交之缘。如今我来了京城,论理该拜会她一面的。” 听闻颜姝来历清白,缘由正经,那老阍脸色才稍好一些,不过还是态度冷淡。他接过颜姝的拜帖,草草说道:“帖子我给你递进去,在外面等着,站远些等。” “好。”颜姝也简单应下,安静离去,带着丫鬟在侧墙边等候。 那老阍回头扫了颜姝一眼,看她如此态度,猜测她可能是豫州哪位大官之女。他又想着,让人在外站着等是不是怠慢了? 第08章 贵客 老阍将拜帖递给门房旁晒太阳的婆子,让她径直送到后院六姑娘的淸音阁。 婆子一听是给淸音阁跑腿办差事,顿时喜上眉梢。因为翁六姑娘是老爷夫人嫡出的,唯一还留在家中的老幺,上面的姐姐都已经出嫁了,只剩她一个,那是捧在手心唯一的心肝。六姑娘人又大方,去淸音阁办事既长脸又有好处。 婆子欢欢喜喜地去了,老阍想了又想,一改之前提防哪家人来攀关系、打秋风的冷淡,背着手出门去,又把那颜家小姐请进门房,唤人看茶伺候。 颜姝听之任之,安静等待。 看门的老少下人聚在墙根,闲话猜测,待会儿这位姑娘会被请进府里说话,还是赶出去。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老阍见到去送信的婆子回来,后面跟着三个仆妇两名丫鬟,急色匆匆而来。 待人走近一瞧,其中一人正是六姑娘身边管事的柳妈妈。派她前来迎接,证明六姑娘对这位客人极为重视。老阍吁一口气,庆幸没怠慢贵客。 哪知,六姑娘对这位颜家姑娘的看重,让这些守在门前的下人始料未及。 柳妈妈召门房送小轿来,命两名仆妇为贵客抬轿代步不说,带着伞的丫鬟还撑伞去门房迎接颜姝,一人撑伞,一人与之说话,殷勤和气。这些都是淸音阁里有头有脸近身伺候的,待颜姑娘与自家六姑娘也差不多了。 这位姑娘到底是何方来客?从前都未曾见六姑娘对谁这么上心过。姑娘性情文静不多出门,所交好友不过一二,这位远地来的客人,倒是与姑娘投缘了,是入了真心的。 颜姝并不知道她待遇特殊,还以为是翁荣客气周到,怕翁府太大,客人走累了、晒得刺目,以为给她的待遇是人人都有的。 送她去后院的小布轿不同于外面的,更小更轻,是这种府邸大宅内部使用的代步。颜姝坐在里面,感觉抬轿的两名仆妇格外尽心,她几乎感觉不到颠簸摇晃。 翁府极广阔气派,从大门抬往后院女眷所居处,甚至途经两处假山花园,另有引的大片池水,种莲养鱼,水景与园景交相辉映,花枝扶疏,移步换景。抄手游廊贯穿其中,沿池而建,青瓦青漆红檀梁,有江南园林的韵味,连角落的云纹花窗都透着一个雅字。 颜姝坐在轿子里看不见,但赵妈妈和连翘全都远远地望了几眼,见识了一番。 这种低调雅致,亲和自然的水乡园林,与颜家在豫州奢靡大气的豪宅有不同的气派。在京中有这样清幽的大院,是世代垒官权贵延续的积累。 因为这一趟有客人乘轿,往淸音阁去的时间,比柳妈妈她们前去门房迎接颜姝的时间要长。 颜姝全程坐在轿子里,想掀帘欣赏翁府风景又忍住了,等到轿子落地停下,丫鬟掀帘来请,颜姝这才动身,略低下头迈步走出。 待她站直身抬眸,眼前是翁荣带着人亲自来院门前迎接的一幕。她清瘦依旧,巴掌大的小脸上生了一双湿润如墨的圆润雾眸,平日安静的时候淡淡的,一笑起来就像只小鹿似的。纵使仆从环伺,她还是一丝架子都不端着。 时隔两年未见,两人从总角少儿出落成及笄少女,身量与容貌都有不小变化,然而四目相对,当年那欢声笑语的一幕幕依旧鲜活明亮。 “阿荣!”颜姝脱口而出曾经的称呼,加快了脚步走至翁荣跟前,“能找到你,真是太好了。”见到她,颜姝之前的种种揣测和担忧霎时烟消云散。旧友重逢,阿荣果然是欢喜的。 翁荣看到来自颜姝的拜帖时,心情已经很是激动了。原以为再也见不到的朋友,来到京城后大费周章寻上门来,这意外之喜不亚于茫茫黑夜滑过飞星,使人耀目一瞬。 待看到颜姝出现,惊喜更甚于刚才的心情。相比颜姝的主动,翁荣牵住她袖口的举动,已经是她难得的外向。 颜姝把准备好的礼物木匣从赵妈妈手中接过来,递给翁荣:“特地为你准备的,快看看。” 两人紧紧贴在一起,一同踏入淸音阁。进入内室后,两t?人又坐在一张榻上挨着,翁荣打开木匣,眼睛放出惊喜的光彩,当即就取出来,让颜姝帮她戴上。 翁荣还是一如既往爱穿青碧色的裙衫,所以这串璎珞恰好与她相配。戴上璎珞,她又托起嵌在金缀上的绿松石抚摸,越看越喜欢。 翁荣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但颜姝总是能带动她。颜姝笑吟吟地望着她,语调轻快:“幸好你还是喜欢碧色,这都两年了,要是你不喜欢了,我就给你换一个。” “喜欢的。”翁荣急忙咬定。她望向颜姝,想起两年前两人相识的情形。 那时她随婶娘前往豫州探亲,在四叔家中小住。一日出门游玩,马车在路上与其它府邸的马车卡在胡同处,那马车上的官家小姐不依不饶,是路过的颜姝替她解围。 后来在宴席上又遇到颜姝,两人顺理成章结为相识好友。 翁荣在豫州那段时日,都是颜姝带着她玩,和她的朋友一起,踏青扑蝶、曲水流觞。她们一起喂过蚕,染过布,一起偷喝桂花酒,夜里看过星空,比在这京中自在许多许多。 颜姝性子好,人有趣,和她在一处,没有身份和礼数的制约,翁荣觉得很舒心。并且,颜姝很会照顾她,有时候她不说话,她也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思。 所以翁荣很喜欢颜姝,从豫州离开时,还红过眼睛。短短两个月的时光,足够翁荣回忆很久。是以,两年后的今天,两人重逢后依然毫无隔阂,和曾经一样地好。 听颜姝讲了来京的缘由,以及她往后大有可能在京中长住的事,翁荣高兴之余,也意识到了她的身份对于颜姝的重要性。 翁荣不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但这人是颜姝的话,她只会担心她能为颜姝做的事太少。 两人亲亲热热地叙了一个时辰的旧还不够,翁荣又留颜姝用午饭。颜姝不是扭捏的人,翁荣想留,她也没什么事不急着回家,自然干脆爽快地应了。 为了不让母亲和舅母担心,颜姝派连翘回家去送口信,用完午膳之后再回家,不必等她。 在翁荣的照拂下,颜姝逛了翁家的园子,尝了一桌好饭、翁荣最爱吃的点心。为表重视,颜姝还被带到澹泊堂,见翁荣生母,翁家大夫人。 翁夫人执掌中馈,府中大小事务都逃不开她的眼睛,颜姝前来拜会翁荣的事,有下人传消息禀告,翁夫人早已知道。 这些自幼生在京中,家学渊源,又嫁入官宦高门为主妇的夫人们,对京里大大小小有名有姓的门户,不说了若指掌,心中总是有个印象的。起初听说来人姓颜,翁夫人便知道颜家姑娘没什么来历。 但当女儿将人带到面前,介绍她名叫颜姝,翁夫人就有印象了。 “难怪荣儿今日这么高兴,还留人在府里用饭,原来你就是豫州那个帮过荣儿的颜姑娘。”翁夫人笑得慈目,看颜姝的眼神,便不再带有高低贵贱的审视。 颜姝低头微笑:“谈不上帮,出门在外,遇到需要不平的事谁都会搭一把的。” 翁夫人现在知道女儿为什么喜欢这孩子了,不说人怎么样,起码心是直的,性情直爽爱说话,不怕出错。翁荣太内敛,跟这样的孩子在一处,能带动她几分。 这种情况下,无需考虑那些门庭之别。天底下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活得开心一些的?尤其翁荣上面的三个姐姐已经为士族繁荣牺牲了许多,仅剩留在身边的小女儿,翁夫人只盼她高兴。 她此时已经从高门贵夫人的身份,化为一位慈爱的母亲:“荣儿常和我提起你,既然你也来了京城,两人可以多走动。” 颜姝自然应一声好。 简单说了几句话,翁夫人就放两位姑娘回去了。残阳西斜,颜姝也该告辞回府了。不过翁荣扯住她的衣袖,不舍得放人走。 “臻臻,我送你回府。”翁荣早就打算好了,颜姝回去的时候,她要专程作陪。得到颜姝的应答后,翁荣扭头问柳妈妈,“嬷嬷,都按我说的准备好了吗?” 从未见过六姑娘待谁这么用心过,看着她长大的柳妈妈也高兴呢,笑答:“姑娘放心,全都按您说的挑好了。” 颜姝挑眉惊讶:“阿荣,你们说什么小秘密呢?你准备了什么,送我的礼物吗?” “是呢。”翁荣应了又不解释,神神秘秘的。颜姝以为她是不好意思,就没追问,只玩笑说期待得很。 等两个姑娘家离开翁府,颜姝自己带来的轿子给丫鬟乘坐,她与翁荣共乘翁府的马车。上车后,马车转过一条街,从车窗探头出去看,颜姝才看到从翁府西墙的转角门源源不断抬出来的大型家具,还有成对成套,已经装箱的名贵器具。 翁荣的阵仗太大了,颜姝佯装惊吓:“坏了!阿荣,你从家里抬这么多东西出来送我,翁夫人要怀疑我是拐子了。” 翁荣被逗得掩帕笑了半晌。 第09章 撑腰 翁荣送颜姝回家的马车,专挑了翁府最好最新的,四轮、两驾,两侧车幡都为深沉的枣红色。马车檐顶左右垂挂的灯笼写有“翁”字,见车者,一看马车外貌便知,这是三品以上大员府邸的车驾。京中翁姓的大员,唯宰辅侍郎翁守敬。 翁大人虽并非官至顶层,但翁家世代簪缨,还曾出过帝师。翁家在京中根基深厚,名声清正,即便是王公贵族也要给几分面子。 翁荣不仅亲自送颜姝回家,还大张声势为她送了三车器具,正是在借翁家的势,足足地为颜姝撑腰。 翁府马车自城东行至城西,来到霜花巷中,停在翠采轩院外角门处。 谢府周围的邻里,有正巧见着这列马车驶进来的,都不免观望一二。附近住户,既有同朝为官的,也有寻常人家,家中下人有看到的,都会说与家主听。一来二去的,再传一传,就都知道谢家与翁府走得近。 颜姝回来前没派人禀报,但一抬一抬的东西往院子里送,时间一久,在正院那边聚着说话的郑氏和颜夫人也都知道了。 她们带着仆妇丫鬟到翠采轩来看热闹,见到正往屋里摆的镶白玉镂雕孔雀红木插屏、鎏金竹节宝莲灯架、芙蓉石蟠螭熏炉、独山玉俏色玉雕牡丹盆景……一件又一件名贵难得的精品,直教人看花了眼。 颜姝本打算将东西都搬完,再带翁荣去见人。现在该来的都来了,她便牵着翁荣走到众人面前,介绍道:“母亲,舅母,云淑,这是翁府六姑娘,名唤翁荣,是我曾在豫州交好的好友。” 听到这个姓氏和介绍,郑氏就知道翁荣的来历了。她克制住惊讶,免得拉外甥女的脸面。 郑云淑也知道翁府的分量,她没有嫡姐那样的沉稳,刹住的面色还是泄露了几分讶异,甚至是难以置信。 起初,还以为彼此同龄,情况均衡。身世嘛,郑云淑占了个官宦之家出身,颜姝占了个富商出身。现在一看翁家六姑娘待颜姝的亲切,郑云淑越来越感觉到,她和颜姝的差别在一步步拉开。 翁荣内向喜静,见着生人,只有浅显的招呼交谈,多的话是没有的。不过到底是大家闺秀,她只是安静,并非那种腼腆胆小的。她这样不咸不淡的,反倒叫郑氏她们犯怵敬畏。 颜夫人看女儿寻到了好友,心里自然高兴。女儿在京中有贵女照映,她只会感恩人家心善,并且不会过多干涉。再说郑氏也是个好相与的长辈,两人都知道姑娘家在一起更自在,见过面,打过招呼后,主动就要走。 郑云淑自然是跟着郑氏离去。 然而颜姝叫住她:“云淑,要不要留下来一起用个茶点,方才从城东那边儿点心铺子带回来的,还热乎呢。” 她说的糕点,是在翁府里尝着好,夸了喜欢,翁荣又让家仆去买的。庆朝百姓习惯一日三餐,不过多数时候,只有早膳和午膳是正经餐食,小姐夫人们都更习惯在下午以茶点代替晚膳,吃几颗果子、糕点,用一碗淡茶,既饱腹又轻巧。吃菜吃饭就有些沉闷了。 颜姝友好的邀请,郑云淑下意识想拒绝。尤其在当下的情况,如果换作另一个人,郑云淑甚至会怀疑对方的用心。是炫耀?还是拿她当消遣?郑云淑曾被如此对待过多次。 但当她回头,看到颜姝眼眸中蕴含的期待,这些难以启齿的猜疑心思,蓦地被抹平。话到嘴边的拒绝哽咽,转而化为一个听不真切的:“好……” 颜姝叫上郑云淑一起喝茶吃点心,翁荣没意见,她从前就习惯了,知道颜姝爱热闹,尤其是吃吃喝喝的场合,她喜欢人多,觉得人多才吃得香。要是不吃点心,恐怕颜姝未必会叫上郑云淑。 且翁荣平时清净惯了,也只有在有颜姝的场合能体验热闹,这对于她来说,像是特殊的一道调t?味剂。陌生的人,多说说话就熟悉了,翁荣不爱说话,但是喜欢听别人说有趣的。 这也是她在京中朋友不多的原因,因为大多时候那些人说的话都不够有趣, 三位同龄的姑娘家,由颜姝为主,一左一右领着郑云淑和翁荣,来到她已经布置好的内室。 进入西厢房的门,穿过一道隔开进门视线的落地绣帘,再过一道珠帘,是她日常坐卧的小右室,有坐榻,摆着条案桌椅、绣架、琴桌,其余花几、衣架等小件皆已俱全。 原本的右室还有些空荡干瘪,今天摆了翁荣送过来的好东西,尽管没有大变化,却给人焕然一新之感。那屏风、灯架一类都是兼具美貌与实用的上乘好物,视线挪上去,都忍不住盯着欣赏一阵。 颜姝给翁荣送的璎珞投其所好,翁荣投桃报李的这些家具,又何尝不是正中颜姝的心坎里。更别说,单论价值,这里面一个玉雕牡丹都已经抵得上一串璎珞了。然而比价值更高的,无价的是两人的友情,是彼此心照不宣的诚恳。 对于翁荣来说,从私库里挑几件东西送人不是大事,她给得起,她喜欢的就是颜姝坦荡地接受她的好,并且待她和从前一样。 颜姝虽没挂在嘴边说,但翁荣的想法她都能明白。关起门来,没有家境高低的分别,不虚伪、不耍心机。这也是颜姝自己所想,不然两人何谈投缘呢? 几碟点心、果子吃食端上来放在小几上,颜姝不管翁荣,先问郑云淑:“云淑口味是轻是重?爱吃甜吗?这栗子梨酱糕你尝尝。” 郑云淑静静接了她递的糕点,小口咬着。 一左一右两个都是闷罐子,这也难不倒颜姝,她给她们俩递了吃喝,话锋一转,提及即将到来的花朝节:“京里这花朝节是怎么过的,咱们届时能一处玩吗?之前在豫州,有一处戏亭子,每次有什么节日,都能去那里玩。偶尔也有在自己府中举办的。” 翁荣没开口,郑云淑看了她一眼,这才开口解释:“城北外鹫峰山脚有花神庙,花朝节那天会有庙会、游行。到了下午,大多都是郊外游春。夜里,会有花朝灯会。” 颜姝秀眉一挑:“那岂不是要在外边玩上一整天?我得赶紧做一双底软些厚些的鞋才行,免得一天下来,两只脚踩成烧饼那么扁。” 好在翁荣嘴里没吃什么,不然恐怕会呛到。而郑云淑就惨了,她刚把手中最后一口糕点喂进嘴里,笑意一起,就被噎住了。 颜姝忙站起来帮她拍背,又递水。虽然她很热心,但是看郑云淑脸呛红的模样,还是笑得很不厚道。 郑云淑见过很多人笑,皮笑肉不笑的假笑、轻蔑嘲讽的笑、意味不明的笑。除了和她相好的朋友,这是她第一次被人笑话,却一点都不觉得窘迫。反而,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笑容是有感染力的,三人你感染我,我感染你,笑成一团,彼此的关系不知不觉就亲近了许多。尤其是郑云淑。 笑过后,紧绷的气氛松懈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几位妙龄少女,谈论起不能在外边说的私密话。 这话题还是翁荣提及的。今天晌午时听颜姝说,颜父颜母预计在京中为她择一门佳婿,这是颜姝的人生大事,翁荣既关心又好奇。因此她问颜姝,想嫁个什么样的青年俊才。 翁荣不知道郑云淑也是因为婚嫁的原因留在谢府,她提了此事后,郑云淑也上了心,安静等颜姝的回答。 这个问题,颜姝并不难回答。她既认真,又带几分顽笑:“嫁人嘛,当然是想嫁个门第高的,麻雀都想飞上枝头变凤凰,我也想攀高枝。

相关推荐: 御用兵王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下弦美人(H)   将军宠夫   倒刺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偏执狂   我以力服仙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