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讲得很清楚了—— 天底下百分之一的富人占据了天底下百分之九十九的资源,天底下百分之九十九的穷人去抢那天底下百分之一的资源,当然会有人饿死。 但她现在不能把这话拿出来。 也许以后可以,但现在不行,现在拿出来过早了一些,还会打草惊蛇。 陆安便告诉他:“这就是调查的含义,这便是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的含义。” 你不去调查,不去亲自看一眼百姓生活如何,又怎能轻言民生富足? 富足是从当地物价,从城里市集看出来的吗? 宋讲文沉默着,对着陆安鞠了一躬。 * 陆安领着学生们开始梳理起了调查报告。 襄州和房州不同。房州多山地丘陵,农作物以小麦为主,襄州水源丰富,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且,水稻可一年两熟。 亩产二石至三石。一年两熟就是四石至六石。 亩产已经很高了,可就这样还有百姓能被饿死,这才是宋讲文情绪崩溃的来源。 陆安不语,只是引导他——还有其他学生,去看另外一项数据。 一户若有夫妇二人两个劳动力,无牛,可种稻二十五亩上下;有牛,可种稻三四十亩上下。 但这是水稻一年一熟的耕作量。 水稻一年二熟时,一户若有夫妇二人两个劳动力,无牛,可种稻十七亩上下;有牛,可种稻二三十亩上下。 瞧着稻田种植面积是少了,但一年两熟,总收获是增多了。 如果这稻田是农户自己的稻田,那这收获的确可观。 但是…… “豪强乡绅人数不足襄州人口之一成,但稻田数量足有总数量之四成。” “大小地主人数占襄州人口亦不足一成,稻田数量能占三成。” “如此,便去了七成。” “自耕农只占襄州人口二成,稻田数量占总数量的三成。” “余下六成人口,多是佃户!他们没有田地,只能去租种豪强乡绅、大小地主的农田。” 襄州的租佃,分成大多数五五分,而如果需要主家提供牛来耕作,那就是主六佃四,佃户自己有牛的情况非常非常少,不计在平均计算中。 主六佃四,是扣除赋税、种粮后的主六佃四,没扣除前,按实际算,其实是主七佃三。 哦。牛还得佃户自己出钱养。 主七佃三…… 有学子看到这个实际分成时,已是愤怒到了浑身发抖的地步。 他心里清楚,这还不是最终数量,那些地主豪绅肯定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去夺走佃户的收成,包括但不限于“大斗”收租、堆尖斛面、收取耗钱…… 主七佃三绝对打不住!主八佃二才是真相! ——很多事情如果只是文字书写,人们便很难体会到其中的严峻性。就像“地主的存在是对老百姓的残酷欺压”,绝大多数人只能模糊意识到地主多收租子逼得百姓活不下去,但具体怎么“逼”的,他们不清楚。 更有甚者,还会觉得地主可怜,觉得农民无地又不是地主的错,地主只负责租田地给农人耕种,农人活不下去是天灾的错,是亩产的错,凭什么怪地主。 好在,文字虽有模糊性,冷冰冰的数据不会骗人。 百姓为什么会饿死? 因为他们费力耕耘,一年下来,共种稻田四十亩,他们却只能拿八亩地的收成。 两个壮劳动力,吃八亩地,够吃吗?他们不饿死谁饿死? 更何况,一个家庭能只有两个人吃饭吗?老人呢?小孩呢? 陆安冷漠地拆穿:“而且,这只是我们统计的人家,是均值,还有许多人家的情形在均值之下。” 学生们本就在沉默,此刻更加沉默了,只是看着那些数据,脑中好似白茫一片。 良久,学生中的平民学子冷笑连连:“豪强!这就是豪强!该死的豪强!” 学生中的豪强出身的学子掩面羞愧,袍子的黑暗寸寸笼罩,像是在埋葬自己。 “先生……”他们轻声地啜泣:“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是这样子……” 陆安拉过一人的手,也轻声道:“我知道。这非是你们的错,你们只是之前处在家中环境里时,不曾想过去追根究底,这很正常。你们忘了吗?我也是陆家出身,若非此次流放,我或许终其一生也想不到去看这些东西,或许还停留在天下太平的美梦之中……” 于是,啜泣声更大了。但学生们也抬起头,用热切的目光看着陆安。 陆安却知道,他们只是因着气氛到了,人不由自主和旁人抱团,去迎合大众气氛,并非是真心觉得自己家不好,自己的阶级有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抓紧机会,动摇他们的心神。 “你们来看。”陆安拿起一纸数据,不紧不慢到甚至有些堂而皇之的感觉:“这上面记录了豪强占有的土地总数,还记录了他们的纳税数目。” “他们占有的土地最多,缴纳的赋税却不足两成,余下的赋税都是他们手下的佃户分担。” 有学生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当真如此?不是说佃户交了租子便不需要缴纳赋税了么?” 另有学生道:“我亲耳听到的,还能有假?他们酒水一喝,炉火一烤,就和我炫耀他们是如何把赋税转移到佃户身上的!我当时气得差点抓起酒壶把他们砸个头破血流!” ——豪强怎么转移赋税的呢?很简单,拒交就行了。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收税的小吏比起去挑战豪强士绅,强迫他们交税,更愿意去强迫佃户交税,反正只要赋税到手就行,谁
相关推荐:
九品道士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邻家少妇
皇嫂
掌中之物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长夜(H)
将军男后(修改版)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